精准扶贫与反返贫研究中心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脱贫典范 >> 正文
《你好,中国》用镜头记录宁德下党乡的幸福变迁
发布人:经管系     时间:2019年12月09日 17:28   浏览次数:

   

摄制组在省道S207线下党村到尤溪村路段提级改造现场拍摄 摄影 尹小兵

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(尹小兵):1130日,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俄头条和俄罗斯RT(今日俄罗斯)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专题纪录片《你好,中国》完成了宁德寿宁下党乡的现场拍摄,中俄联合摄制组用镜头记录下党乡人民发扬弱鸟先飞”“滴水穿石精神,因地制宜脱贫致富,探索具有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动人故事。

要致富,先修路。摄制组在下党乡拍摄时,刚好赶上省道S207线下党村到尤溪村路段提级改造。1991年,这条道路建成通车,结束了下党人出乡肩挑背驮的历史,打开了下党通往外界的通道。随着下党乡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推进,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,车流量的增大,现有的道路难以满足出行的需求。因此,省市县三级共同出资2.8亿元,对全长12.1公里的路段进行拓宽,将原有的四级公路改造成三级公路,预计明年国庆前将完成改造。

   

摄制组拍摄下党乡扶贫定制生态茶园 摄影 尹小兵

下党乡西山村村民王坤森的家就在这条路的边上,他告诉摄制组:这条路上每天都车来车往,但是我们一点都不觉得吵闹,因为就是这条路联通了我们和外面的世界,这是下党的幸福路

目前,下党乡有五条进乡公路,十条通村公路。通畅的道路使下党乡自身的特色产业得到了发展的机会。

下党乡根据海拔、气候和地理条件优势,大力发展茶产业。2014年,下党乡下党村成立农业合作社,开始推行可视化扶贫定制生态茶园下乡的味道项目,提出了只卖茶园不卖茶的营销策略。顾客每年花2万元认购一亩茶园,不仅能收获一定数量的生态好茶,还能成为荣誉村民,获得爱心茶园主证书。村里则在茶园、茶厂装了几十个高清探头,茶园主无论身在何地,都可通过手机客户端,随时看到茶叶种植及生产加工情况。

蓉党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伙人王菊弟在接受摄制组采访时说:可视化扶贫定制生态茶园这个项目,建立起了从茶园到茶杯的产品可追溯体系,消费者、市场都比较认可。目前全村600亩茶园都已经被定制,能带来1200万元的产值。茶产业已经成为下党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,得益于此项目,村民的收入与之前比,每亩地增加了4000多元。

   

摄制组采访下党乡居民 摄影 尹小兵

下乡的味道如今成为了下党的一张名片,定制农业正逐渐从茶叶拓展至脐橙、葡萄等多种农产品。

下党乡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,八方游客也纷至沓来。2018年,到下党乡观光旅客量累计达15万人次。红色旅游、生态旅游,下党乡的旅游产业日益兴盛,有效带动了民宿、农家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,村民收入大幅增加。

2016年,下党村村民沈有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把自家房子重新设计改造后,在村里开了第一家民宿——“85民宿。沈有花对摄制组说:之前没有人做,投进去的钱能不能收回来,能不能赚到钱,一开始我心里也没底。

   

摄制组成员在幸福茶馆参观 摄影 尹小兵

摄制组拍摄的当天,一个福州参观旅游团来到下党,“85民宿”5间房全部都住满了。如今,“85民宿每年都能为沈有花带来几万元的收入,起初的疑虑变成了收获的喜悦。像“85民宿这样的民宿在下党村已陆续开办了6家,村民日子越过越好。

下党乡1988年建乡时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,全乡无公路、无自来水、无照明电、无财政收入、无村级办公场所2018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1.3万元,曾经的五无乡变成了现在的幸福乡

   

下党乡风光 摄影 尹小兵

在下党乡幸福茶馆里,70多岁的店主王光朝,一边热情地招呼摄制组喝茶,一边饶有兴致地谈起自家的特色。王光朝介绍,如今的茶馆每日客流量多则四五十人,少则也有十多人,自制的幸福茶馆手工茶获得很多游客的青睐。摄制组主持人涅杰利科·安娜向王光朝请教幸福这个词中文怎么说,王光朝回答说: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很幸福。

经过30多年的发展,如今的下党天堑变通途、旧貌换新颜,正朝着更加幸福的方向不懈奋斗。

 

Copyright ©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:宁德师范学院
制作维护:宁德师范学院网络中心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:闽ICP备10024257号
扫一扫
微信二维码